|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无为历史

无为历史

关键词:无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无为宣传部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wuwe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36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无为县历史悠久,无为县名“始于城口置无为军,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春秋、战国时,无为县境属楚居巢。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属九江郡居巢县。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属淮南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属庐江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罢庐江国为庐江郡。东汉初平四年(193)属庐江郡居巢、襄安县。三国时属吴庐江郡濡须。晋太康元年(280)属庐江群居巢、临湖、襄安县。咸和四年(329)属豫州。太元(376-396)中,在县境西北侨置扶阳县。南朝时,梁太清元年(547)属南谯郡蕲。隋开皇元年(581)属庐州襄安县,县治在今巢湖市区东北2.5公里处。始设无为镇(今无城镇)。唐武德三年(620)以襄安县地置巢州,又在县境西北置开城、扶阳县。七年(624)废开城、扶阳县,改巢州为巢县,无为镇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无为军,领巢县、庐江二县。熙宁三年(1070)析巢、庐江二县地置无为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无为军为无为路,属江淮行省。二十八年降为无为州,领无为、庐江、巢县三县。

明洪武元年(1368)无为州领巢县1县,属中书省。不久复属庐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无为州不领巢县,与合肥、舒城、庐江、巢县同属庐州府。民国元年(1912)4 月,改无为州为无为县,仍属庐州府。民国3年6 月属安庆道,民国17年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7年7月属第五专署,10月属第三专署。民国29年4 月属第一专署 。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无为建立组织,从此,无为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无为县委组建苏维埃政权,领导无为县人民举行“六洲暴动'揭开了无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使无为发展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县计有无为、临江、湖东、无南等4 个县行政区和1 个准县级的江流行政办事处,隶属皖江行政公署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无为全境仍按照抗战时期区划一分为四,共辖21个区(镇),隶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此期,全县人民掀起“支前参战”热潮,“渡江第一船”率先自无为泥汊江岸发出,以其辉煌业绩载入史册。1949年7月,无为全境的4 个县级行政区正式合并,成立统一的无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为县始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1 月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5年7月复属巢湖专区,2000年隶属新设立的巢湖市。

(2)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铜陵市隔江相望,距省会合肥百余公里。距马鞍山90公里、距南京120公里、距杭州市300余公里。面积2413平方公里,她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是皖江开发开放的前沿,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文相亲。11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环绕东南,皖赣铁路斜贯东北,芜湖、铜陵两座大桥为无为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筹建中的江北高速、庐铜铁路、无为长江大桥将再添一道绚丽的彩虹。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富饶的土地下还蕴藏着煤、石灰石、石油、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自然风光更是引人入胜,锦绣溪妩媚典雅,竹丝湖烟波浩淼,泊山洞鬼斧神工,西九华云蒸霞蔚,天井山白鹭翔集,处处风光无限,时时景色宜人。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开拓奋进,锐意进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连续6年居巢湖第一,连续5年位居安徽十强。

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规模以上企业已达96家,形成了电线电缆、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羽毛加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以长江岸线、通江大道、无繁路为轴线,以高沟、二坝、无城三大园区为载体的工业“金三角”正在形成。

无为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洽谈贸易,共创21世纪美好明天。

(3)

2005年,全县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人口139.5万,辖23个乡镇。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8.1亿元,同比增长17.5%,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六年在全市夺冠,连续五年进入全省十强县行列。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生活明显改善。2005年,农业结构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方向推进,粮、棉、油、蔬菜、畜禽、水产六大主导产业区域化生产规模均超过70%。种植业发展保持稳定,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森林资源覆盖率达到20.6%。全县共有3家省级、2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6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1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亿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2815元,增长9.5%,农村贫困人口由“九五”末30.4万人减少到17.3万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兴产业快速崛起。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72亿元,增长41.2%,增加值22.5亿元,增长36.1%,利润总额5.5亿元,增长40.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全县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2家,华菱、江淮、华海、华星、新亚特电缆集团和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超3亿元。年上交税金超500万元企业19家,超1000万元企业10家。电线电缆、羽毛羽绒、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四大主导行业累计实现产值64.6亿元,同比增长50.7%,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8%。鑫和、天成等企业改制后活力迸发。我县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优势,引资培育了化工、造船等新兴产业,二坝船舶制造基地全面启动,上海华谊安徽化工园区顺利奠基,其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县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弱小的局面。房地产、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迅猛,这些都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项目工作力度加大。2005年共引进项目174个,到位资金18.32亿元,其中利用外资1563万美元;新增“凤还巢”企业125家。先后编制了沿江工业带、沿江港口、船舶制造基地、特种电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旅游等专项规划以及全县“十一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编制187个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省、市项目库。全年共争取项目42个,争取项目建设补助资金1.1亿元。经过我县的北沿江高速、无为长江大桥、庐铜铁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已经列入全省规划,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城乡面貌不断改善。2005年新建、续建公路项目13个,建设里程620.8公里,完成投资1.43亿元。无繁路路基全线贯通,无六路基层全面完工,太仓路、石仓路、金牛路、银岗路建成通车。2005年我县被列入全省十一个“村村通”工程试点县之一,当年建设里程272公里。实施电力线路改造和110KV雍南变电所配套工程,新建35KV南郊变电所,建设排灌站、涵闸配套、人畜饮水等工程80余处,累计投资1.4亿元。无城建设上,修编完成新一轮《无为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全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5.1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1亿元。实施城区绿化亮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地面积9.4万平方米,城市品味和文明创建水平逐步提高。乡村建设上,不断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对省市中心镇进行了调整,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3.8亿元,建成区面积达38平方公里。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全市率先实行《涉企收费明白卡》制度。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乡镇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供销系统顺利完成6家企业改制,依法解除劳动关系1249人;粮食系统在全省率先完成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妥善分流4719人。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全县乡镇由31个减少到23个,机关在编人员由829名减少到633名,清退自聘人员501人。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46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81人。全面启动工伤保险和民营企业参保扩面工作,提高了城镇低保和农村特困对象补助标准。加快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中心的扶贫开发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500万元。认真落实《信访条例》,扎实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妥善处理了一些突出信访问题。大力开展“平安无为”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

财税金融运行平稳,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5亿元,较年初增加10.7亿元;贷款余额39.1亿元,较年初增加5.7亿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财政收入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情况下,连续跨越4亿元、5亿元两个台阶,达5.72亿元,增长45.5%。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亿元,增长13.6%;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65万美元,其中出口1060.6万美元,增长54.5%。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家,江淮、华星电缆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3万平方米,5.34万名贫困生享受教育“两免一补”资金1296万元,改善27所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滨湖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使用。县疾病控制中心顺利建成,6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医疗和卫生防疫条件逐步改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得到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清理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率控制在4.9%以内。广场晚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赫店健民武校学生郑倩倩首获亚洲锦标赛女子散打冠军。
【哲学学说】无为 :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一种学说。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 、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汉书·艺文志》说:道家的无为政治主张是“君人南面之术”,道出了无为政治的基本精神。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等内容。庄子更主张君主应该无欲、无为、渊静,“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汉初的黄老之学吸取了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秦末政治动乱之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采取不干涉主义或少干涉主义,借以安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统治者都曾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协调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魏晋玄学家则通过宣传无为而治,引导人们消极、遁世、清谈、无所作为,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2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